生境异质性假说(habitat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理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生境异质性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生境的异质性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假说。生境异质性假说由美国生态学家R.H.麦克阿瑟等于1961年提出,认为局域生态系统中高的生境异质性能促进更多的物种共存,从而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在更大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间生境异质性的差异也是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生境异质性可以通过三种尺度依赖的机制影响物种多样性:①局域小生境异质性越高,能够为物种提供的生态位就越多,使群落中能容纳的物种就越多;②区域生境异质性的增加促进物种种群间的隔离和分化概率,从而促进物种形成速率,增加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③从局域至区域水平,高的生境异质性能够为物种提供更多的避难所,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在实际研究中,生境常被指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地形、气候等多个方面;但广义的生境也包含生物环境,如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物间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