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印花敷彩纱(Raised-and-painted Gauze of Western Han Dynasty),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中国西汉加花丝织物。在纱地上以凸版印出花纹主体再用笔敷彩补绘而成。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6件印花敷彩纱,其中有单幅的1件,做成绵袍的3件,绵衣衾残片2件。纹样都由变体藤蔓、蓓蕾、花穗、叶芽穿插组合而成。色彩有朱红、粉白、蓝黑、深蓝灰、浅蓝灰5种。纹样的藤蔓线条是用木刻(或铜铸的)凸纹花版压印,花版长4厘米,宽2.4厘米,刻有4个花位的藤蔓线条。印好藤蔓之后,再用毛笔蘸色逐笔进行描绘,描绘的工序大体可分6道:①用朱红色绘出火苗状花穗,②用蓝黑色点出花穗的子房,③绘浅蓝灰色叶子、蓓蕾和纹点,④绘深蓝灰的叶和蓓蕾苞片,⑤绘浅蓝灰的叶芽,⑥用粉白勾绘、加点。在印花前,估计先将织物练染平整,并作好定位记号,故花纹单位间没有重叠或疏密不均等现象。线条较润泽,色彩渗透性也较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中国古代把在纺织品上彩绘花纹的工艺称为“画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