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农学-林业-﹝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保护生物学-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证种群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能健康地生存所需的最小有效数量。是种群数量的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种群会逐渐趋向灭绝。词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保护野生动植物用地与人类经济发展用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促使生物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家积极地探索自然系统生存力的最小条件是什么。就这个问题,学术界最开始形成两种观点,群落学家提出了保证物种长期生存的最小面积理论,种群生态学家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种群和最小密度上。实际上,一个特定的自然系统的保护最后总是归结到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物种上。因此,两个理论逐渐会合,进而提出了最小可存活种群的概念。最小可存活种群有两个广泛使用的概念:①遗传学概念,主要考虑近亲繁殖和遗传演变对种群遗传变异损失和适合度下降的影响,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遗传变异所需的种群大小。②种群统计学概念,即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