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调节学说(endocrine regulation theory),理学-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种群调节-内源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认为周期波动的种群靠拥挤效应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改变来进行自我调节的理论。由美国学者J.J.克里斯琴[注]于1950年提出,可以用来解释某些哺乳动物的周期性数量变动。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促生殖激素分泌减少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生长激素的减少使生长和代谢发生障碍,有的个体可能因低血糖休克而直接死亡,多数个体对疾病和外界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可能降低。另外,肾上腺皮质的增生和皮质素分泌的增进,同样会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而且由于相应的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将受到抑制,致使出生率降低,子宫内胚胎死亡率增加,育幼情况不佳,幼体抵抗力降低。这样,种群增长由于这些生理反馈机制而得到抑制或停止,从而又降低了社群压力。内分泌调节学说主要适用于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