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流行性出血症(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of deer),农学-兽医学-兽医传染病学-〔貂、鹿传染病〕,由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体温升高,休克,黏膜和浆膜出血,于昏迷状态下死亡和广泛性出血病变为特征的鹿传染病。1955年,美国新泽西州首次报道该病。病原是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鹿的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库蠓是主要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厌食、口腔黏膜充血,流黏性的鼻液,鼻孔结硬皮,严重的呼吸困难。有的齿龈溃烂,因蹄出血坏死而出现跛行,或颈部水肿。病鹿多在呼吸困难与休克中死亡。根据流行规律和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一般使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也没有预防用的疫苗。防治的重要措施是做好鹿舍的环境卫生,控制和消灭鹿舍内的吸血昆虫和蝇、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