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选排歧(preference-based disambiguation),文学-语言文字-计算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句法结构歧义,在若干个具有潜在歧义的待选结构中,选出一个最优的结构,从而达到排歧的目的。例如,“N+V+NP+AP”这个潜在歧义结构,其层次可以解释为“(N+V+NP)+AP”,是一个以小句为主语的主谓结构;又可以解释为“(N)+(V)+(NP+AP)”,其中的“(V)+(NP+AP)”是一个述宾结构;还可以解释为“(N)+(V)+(NP)+(AP)”,其中的“(V)+(NP)+(AP)”是一个兼语结构,这样,“N+V+NP+AP”便具有主谓(以小句为主语)-述宾-兼语潜在歧义。有的学者根据中国人讲汉语时的语感指出,在这样的潜在歧义结构中,逻辑主项的结构应该优先于逻辑附加项的结构。兼语结构和述宾结构都是逻辑主项的结构,而以小句为主语的主谓结构,其谓语为形容词词组AP,AP属于逻辑附加项,因而应该是逻辑附加项的结构。这样一来,兼语结构和述宾结构的优先度应大于以小句为主语的主谓结构的优先度。当出现歧义时,应该优选兼语结构和述宾结构,从而达到消解歧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