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灯盏头戏(Lingtai Dengzhantou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甘肃省平凉市的灵台、泾川、崇信、安口一带。灯盏头唱腔的产生年代无考,或与明代中叶始在陕、甘两省交界处逐渐形成的因以灯碗击节得名的碗碗腔有关。演唱曲子主要有《绣荷包》《十盏灯》《扬燕麦》《孟姜女哭长城》《三打锅》等。每年二月二闹神会时,唱灯盏头是当地人娱神祈福不可缺少的节目。后来灯盏头唱腔用于皮影戏演出。1958年灯盏头由皮影戏正式改为真人演出,灵台县秦剧团也随之改为灵台县灯盏头剧团。灯盏头戏音乐属于板腔体,七声音阶徵调式,除〔滚板〕外,其他板式有苦音和花音之分。主要板式有〔二六〕〔慢板〕〔尖板〕〔滚板〕等。演员演唱真声(本声)和假声(二声、鬼声)互用。须生(老生)、老旦、丑全用真声;花脸用假声喉音(又称净音);小生、小旦、青衣吐字用真声,拖腔用假声。特别在叫板和落板时,拖腔中多用语助词,如苦音〔慢板〕常用“咹”“啊”“哎”。花音〔慢板〕多用“咹”,花音〔二六〕多用“哎”。灯盏头剧的乐器,除用小铁棒敲击灯盏碗外,文场主要用二弦子、月琴、笛子、板胡、唢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