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轨道周期(Earth' s orbital cycles),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古气候-米兰科维奇理论,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和月球对地球产生牛顿引力摄动,从而使地球轨道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开普勒定律表明,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和岁差是地球轨道周期最重要的3个轨道参数。轨道参数的变化导致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总量、纬度分布、季节性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引发了万年-数十万年时间尺度上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轨道参数的周期信号在古气候变化中均有所体现,包括约4.1万年黄赤交角周期,约2.3万年和约1.9万年岁差周期,以及约10万年和约40万年偏心率周期。偏心率(eccentricity)是地球椭圆形轨道的度量,可用下式表达:…(1)式中为半长轴;为半短轴。由于地球与太阳及太阳系其他行星间的相互引力作用,偏心率会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周期为约10万年和约40万年。300万年以来,偏心率的值一直稳定在0.07以下。当前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值很小,约为0.0167,近乎圆形轨道。而每40万年,偏心率的值都会逼近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