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薄膜(electrochromic thin films),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涂层,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通过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颜色可逆变化的功能薄膜。1969年,S.K.Deb首次发现三氧化钨(WO3)薄膜具有电致变色性能。其后的研究发现包括无机和有机的多种材料均具有电致变色性能。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是各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紫罗精、稀土酞花菁、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按变色的电化学机制,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阴极着色和阳极着色两类,阴极着色属还原态着色,阳极着色属氧化态着色。无机阴极着色材料有钛(Ti)、铌(Nb)、钼(Mo)、钽(Ta)、钨(W)等金属的氧化物,阳极着色有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铑(Rh)和铱(Ir)等金属的氧化物。WO3薄膜是最早被发现的阴极着色材料,也是人们研究最为深入的电致变色薄膜。WO3薄膜变色机制普遍采用双注入模型(又称价间电荷迁移模型)解释。该模型认为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和电子双注入WO3薄膜后产生含W5+的具有钨青铜结构的MxWO3,薄膜颜色由透明转变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