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in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运河史,隋代在汉、三国、魏晋各区间运河的基础上开凿连通的大运河。又称东西大运河。大运河东西向沟通黄河、淮河,北接海河,南向沟通长江、钱塘江。大运河先后以长安、洛阳、开封为漕运目的地,因其关键河段是黄淮间的汴河,因此又名东西大运河。隋唐宋大运河自南而北由江南运河、淮扬运河、通济渠(唐宋时期称作汴河)、永济渠、关中漕渠构成。隋统一全国,立即重修江南通往首都大兴城(西安)分割状的大运河。隋文帝开皇四年(584),首先开关中广通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潼关三百余里接黄河。当时首都的粮食和重要物资都要由“关东”经过黄河运进来。开皇七年(587),在汴口修“梁公堰”,迫使黄河水入汴河;同时,在扬州邗沟基础上开山阳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在战国鸿沟、汉代汴渠基础上开通济渠,每月役丁二百万,同时发动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参加施工。接着发动淮南民丁十余万人又重新修治邗沟,自山阳(今淮安)至扬子(今扬州南)入长江,即后来的淮扬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