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气象(meteorology of plant disease),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综论]-农业生物气象-植物病虫气象,研究农业植物病虫发生、发展、流行、防治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农业气象分支领域。研究简史元朝末年娄元礼的《田家五行》中就有“谷雨日雨,则鱼生,必主多雨,二麦红烂,不可食用”。农谚有“天旱生蚜虫,潮湿生锈病”“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现代植物病虫气象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01年和1907年,德国P.巴赫米夫研究了光温对昆虫发育期及地理分布的影响。1929年,美国V.E.谢尔福德测定了昆虫生长、死亡率与温湿度关系。20世纪30~70年代,利用数理统计、动力学模式、天气图分析等方法,研究昆虫种群与行为生态、病菌孢子飞散与病害流行、害虫和病菌远距离迁飞传播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病虫害气象预测预报方法。1957年,中国学者马世骏编著的《昆虫动态与气象》全面介绍了昆虫活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60年代初,中国学者林昌善、李光博等阐述了黏虫迁飞与气流运行的关系。70年代,中国和日本学者分析了低层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与黏虫、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