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蜡笺(Chinese Ancient Laqianzhi Paper),历史学-文物-杂项-中国古代文具,中国古代传统加工纸。产生于唐代。又称蜡纸。多用麻纸或宣纸施粉彩加蜡砑光等艺术加工而成。涂蜡是为了增加纸的透明度,同时也有使纸光滑防潮的作用。主要品种有硬黄纸和硬白纸、粉蜡笺等。硬黄纸是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在唐宋时期较为流行。其原纸一般多用麻纸,先经过黄檗汁浸染,然后把纸放在热熨斗上,用黄蜡涂匀,再经过砑光、熨烫变得平整,亦称黄硬。这种纸虽然稍硬,但莹澈透明,同时又具有防湿潮、久藏不朽的特点。黄色在五行中是正色,故古时凡神圣庄重的物品常饰以黄色,重要的典籍、文书也取黄色,故深受青睐。唐人多用硬黄纸摹拓汉、晋碑,或抄写佛经。宋代比较著名的硬黄纸有藏经纸、椒纸等。乾隆仿金粟山藏经纸和米色藏经纸,其纸呈金黄色,纸质细薄有光,纸性坚韧耐久。硬白纸是相对硬黄纸而言。这种纸不施色,只以蜡或其他药料涂满原纸的两面,再以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磨擦,使之光亮、润滑、密实,使纤维均匀细致。纸的厚度比硬黄稍厚。粉蜡笺又称粉蜡纸,系在熟宣的笺面上涂各色粉料,并施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