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农业(agriculture in Taihu region),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史-〔区域农业〕,利用太湖地区土地资源培育动植物从而获取生产生活所需品的活动。太湖地区,即太湖水系联结的周围各地,其域北起长江,南接钱塘,东临大海,西倚天目山、茅山。太湖地区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中部平原湖荡成群,河川交错,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良。太湖地区农业起源较早,旧石器晚期的三山文化遗址表明一万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渔猎。新石器时代的余姚河姆渡、吴兴钱山漾等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家畜残骨、捕鱼工具、纺织品等说明先民已开始种稻养猪,养蚕编麻,特别是网具和长木浆表明先民能够水上捕鱼作业。太湖地区农业起源虽早,但地广人稀,发展较慢。从勾吴国开凿泰伯渎到吴、越筑堤围垦和通渠,再到秦汉开塘,水利水运工程有所建设。渔业变捕为养,蚕桑有所发展。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总体面貌。六朝时期,太湖地区农业快速发展。北方战乱频仍,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孙吴广行屯田,大修水利。流民也大面积垦种,庄园经济发展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