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行为(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pesticide),农学-植物保护学-农药学-〔农药与环境〕-农药环境毒理,农药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类物理和化学现象的统称。其中,化学行为主要是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性及其降解和代谢过程,物理行为是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及其迁移扩散规律。长期以来,有关农药环境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农药对大气、水、土壤及植物的影响而展开。农药在大气中残留,可长距离迁移,但浓度较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强,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尚未产生严重威胁。与此相反,地下水的农药污染问题却引起广泛重视,在一些地下水位高、土壤砂性重的地区,农药易进入地下水,农药残留浓度有超标现象。欧洲及美国等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地下水中已有几十种农药被检出,个别农药的残留浓度已超标100多倍。由于地下水生物量较少、水温低、无光解作用,一旦污染,极难治理,因此对以地下水为饮水水源和灌溉水源的地区来说,农药残留的威胁可能比工厂排污还严重。农药残留对土壤的污染一直备受重视,以前曾广泛使用的含汞、砷农药及有机氯农药至今仍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