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构造带(Longmenshan tectonic belt),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缝合带-龙门山构造带,北起广元、南抵天全的构造带。又称龙门山造山带。龙门山构造带全长约500千米,宽约30千米,呈北东向分隔中国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与秦岭造山带相交,南西截切于康滇地轴。龙门山原属于扬子地块西部组成部分,由于古特提斯洋印支期闭合造山,导致扬子陆块西缘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并逐步形成三条控制性断裂,自西而东依次为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续上升。现有的研究表明,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至少经历了6个阶段:中三叠世之前稳定大陆边缘发展、中三叠世末边缘海发育、晚三叠世挤压褶皱和逆冲推覆、中侏罗—白垩纪逆冲推覆与滑覆、新生代逆冲推覆与侧向走滑。尤其是喜马拉雅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导致青藏高原大规模快速隆升,并持续向北、向东扩散逃逸。向东逃逸的物质受到来自扬子刚性块体的抵挡,从而在龙门山发生强烈的缩短变形,沿先存的三条主要断裂带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并在东部山前形成隐伏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