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效益(benefits of book distribution),文学-出版学-发行-出版物发行,图书发行活动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中国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纪),古代书籍开始流传。到了战国时期,私人著作不断出现,私家办学兴起,教育推及平民,书籍生产量增加。从汉惠帝开始,出版事业有了发展,书籍也广为流传,但仍属于非商品性流传性质。这时萌芽的图书发行活动只是为了进行知识传播,可以说只存在社会效益。从西汉时期槐市开始,经过“书肆”“佣书”,书籍贸易逐渐兴盛,这是中国图书发行事业产生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图书发行业划归国有,实行单一计划经济。图书发行活动主要为政治目的服务,单纯强调社会效益,忽略了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后,图书发行业的计划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这是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图书出版发行活动中同时注重两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