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不育控制(rodent fertility control),农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害鼠学-鼠害防治-鼠类不育控制,通过降低鼠类生育率来控制种群密度,以达到减少鼠类危害程度的鼠害防治策略。传统灭杀策略见效快,其本质为增加死亡率,但控制时间短、对非靶标动物威胁大、并面临动物福利问题。因此,实际生产中需要新的鼠害控制策略。不育控制具有持续控制、非致死或急性毒性低、对非靶标动物威胁小等特点。数学模型研究表明,不育控制比传统灭杀具有更好的鼠害防治效果。在90%灭杀率情况下,种群密度降低效果仅能维持7~8代,而70%不育率可以消灭鼠类种群。中国学者提出不育个体产生的竞争性繁殖干扰是不育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灭杀的重要因素。低密度条件下,配偶数减少,竞争性繁殖干扰大,不育控制比传统灭杀更为有效。研究发现,不育控制可通过影响鼠类社群结构,进而增强不育控制效果。鼠类繁殖周期短、数量多,一般采用药饵投放进行防控。鼠类不育剂通常先制成药饵,然后在大田投放。鼠类不育剂首先要具有高效的不育效果,如具有双性不育效果更好,同时还应低毒、易降解、能显著减少对非靶标动物及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