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词语外壳(deverbalization),文学-语言文字-语用学、修辞学及翻译学-翻译-口译,译员将源语信息的意义从其载体语言的结构中剥离出来的过程。由巴黎“释意理论”学派创始人D.塞莱斯科维奇(Danica Selescovitch,法国,1921~2001)首次提出,是该学派的核心术语。脱离词语外壳是译员在理解源语和译入语表达之间独立存在的一个阶段,过程“实质上是在心理层面或认知层面的过渡”,它的功能在于将信息概念化,同时“将信息从瞬间记忆传递到语义记忆”。在此过程中,口译员捕捉说话者的意图,然后用目标语重新建构而不是依赖于词和短语的语言转换。“释意理论”学派对脱离词语外壳的定义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1984年,还将它视为意义脱离具体语言表达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动态处理阶段。2003年,在学派学者新的表述中,已强调它是理解之后所形成的“意义”在大脑意识里的一种静态的存留状态。学界对脱离词语外壳是否存在仍存有争论,对它的验证与研究涉及翻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对脱离词语外壳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口译认知规律、本质、教学等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