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民社会(cyber civil society),文学-传播学-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传播核心概念与理论-网络公民社会,互联网空间围绕某些社会事件或公共议题形成自发讨论的虚拟社群。网络公民社会可从组织和文化两个层面来理解。网络舆论被视为公民社会在文化层面的某种体现。中文“公民社会”与英文“civil society”相对应,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政治学》中使用的“politikekoinonia”一词,用以指代“政治共同体和城邦”。这一概念后经M.T.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译介为拉丁文“societascivilis”,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为“civil society”。进入中国语境后,由于受其内涵理解变化的影响,这一概念的翻译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不同时期,“civil society”分别被译为“市民社会”“民间社会”和“公民社会”。前两种译法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分野,更多考虑了这一概念在西方语境中的形成理路和思想背景。特别是“市民社会”的译法,直接来自G.W.F.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