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维族事变(Ush Rebellion),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民族·地理,中国清代乌什维吾尔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武装起义。乾隆二十年(1755)和二十一年,清军两次西征,平定了天山北路的准噶尔。二十二年春,统治天山以南(时称“回部”)的大小和卓(即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又发动叛乱。清军经过近两年的奋战,终于将其平定。平叛后,乾隆帝在新疆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驻天山南北各地。在南疆地区仍沿用伯克制度,当地王公、伯克拥有极大的权力,巧取豪夺,任意妄为;驻防清军则“任意出入回庄,不加禁约,以致奸淫回妇,欺凌回子,习以为常”,从而激化了清政府与维吾尔族(时称“缠回”)民众的矛盾。此种矛盾在南疆乌什地区尤为突出。乌什地处南疆,户口数万,原阿奇术伯克(掌管一城事务)被召入京后,清廷即派哈密郡王之弟阿布都拉代替;又派素诚为办事大臣,驻防乌什。阿布都拉性情残暴,强买强卖;素诚科派勒索、奸污妇女,甚至传唤伯克(凡官皆曰伯克,但品级不等)们的妻女到衙中过夜。维吾尔族百姓积怨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