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汗都春(Handuchun opera of the Sibe people),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又名秧歌牡丹。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汗都”是汉语“旱稻”的转音,与种稻插秧相关;“春”是“乌春”的省略,是歌曲、曲调之意。1762年便有陕甘一带的戏班来此演出。1764年部分锡伯族人去学戏,与戏班同台演出,并在锡伯8个牛录(乡)成立自乐班,传演学来的剧目,便是锡伯族称谓的汗都春。据锡伯族学者赵春生调查的口述材料,19世纪60年代,依拉奇牛录佟佳氏伊塔尔珲曾赴惠远城拜师汉族艺人学习三弦、四胡,并同台演出小曲子。1882年回到察布查尔县组织自乐班,培养了西河特尔、佟贵林、佟春林、琴七善等一批汗都春演员。西河特尔擅演女角,经常表演平调剧目《赤壁》《玩花灯》等,并培养出了克西春、提亚哈、宝谦等演唱者。《伊犁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载:中华民国初期,八旗牛录官员大力支持锡伯族青年到绥定县(今霍城)和伊宁市学艺,“为学艺者支付一定学费”。官方的推动,对汗都春普及发展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