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语言学会,文学-外国文学-德国文学,巴洛克时代由诗人、学者、语法学家和诸侯贵族发起成立的旨在保持语言纯洁性的学会。建立语言学会的传统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583年,在佛罗伦萨成立“麸皮学会”,这是德语语言学会模仿的最初范本。1617年,安哈尔特-克腾亲王路德维希在魏玛建立了德国第一个语言学会“丰收学会”。它致力于制定语言标准规范,清除德语中的外来词影响,维护母语纯洁性。学会成员包括当时很多著名学者和诗人,如M.奥皮茨、J.G.邵特尔等。学会还要求会员使用德语写作并演讲,抵制滥用拙劣的外来词。此后,在德国各地成立了不同的语言学会。1640年在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成立了“南瓜凉亭社”,1642年P.von泽森在汉堡成立了“德意志同志会”,1697年在莱比锡成立了“德意志学会”。语言学会致力于用德语词取代外来词,也编写德语词典,因此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德语新词。德国语言学会发起的语言纯洁运动影响遍及德语诗学、语法学、正字法、翻译学以及词典编纂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努力也有矫枉过正之嫌,有其历史局限性。到17世纪末,它的影响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