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运动力学(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工学-水利工程-〔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河流动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研究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古代人类社会主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规律性认识来解决河流泥沙问题。例如,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就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河势来分流分沙、引水排沙。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针对黄河河患频发的状况,历史上也提出过多种治理黄河的对策,如西汉末年贾让提出的宽河固堤、明代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均对后世治黄产生重要的影响。古代埃及和印度也修建了大量防洪和灌溉工程。运用力学概念和数学工具、实验等研究泥沙运动则从欧洲近代才开始。1753年A.布拉姆斯[注]提出泥沙起动流速与泥沙重量的1/6次方成比例的结论。1858年J.裘布依[注]提出了关于泥沙悬浮理论的设想。P.迪布瓦[注]于1879年提出用拖曳力的概念研究推移质运动。1895年R.肯尼迪[注]研究了河相关系。1914年G.K.吉尔贝特[注]开创泥沙输移水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