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高跷秧歌(southern Liaoning stilts Yangg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秧歌,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辽宁省南部辽阳、鞍山、营口三市所属各县(市)以及沈阳市苏家屯区、大连市瓦房店北部、盘锦市大洼区,抚顺、铁岭两市的部分区域也有流传。辽宁海城高跷秧歌表演辽南高跷秧歌是秧歌和高跷相结合的产物。秧歌明清之际传入东北地区。清初,大批移民进入辽宁,也带来了山东、河北的“锣鼓高跷”。清光绪时《海城县志·岁事》载:“康熙十二年(1673)岁次癸丑,牛庄古镇三义庙亦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由于踩高跷时身体高度提升,更便于围观者欣赏,因此秧歌艺人纷纷学习踩着高跷进行表演。当地流行的喇叭戏、二人转及歌舞演唱等也融入其中,在经历了“戏出高跷”的演变阶段后,逐渐形成了这种歌、舞、戏、杂(跷技)相结合的新的民间艺术形式——辽南高跷秧歌。至清末,辽南高跷秧歌进入极盛时期,涌现出大批职业、半职业艺人。他们频繁地参与“赛会”及各种演出活动,相互学习、切磋,促使辽南高跷秧歌快速发展,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