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理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多维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由J.P.雷登、M.J.吉尔和S.M.亨卡于2004年提出一种认知诊断模型,它是规则空间模型的变种。在属性层次模型中,认知属性被假设为具有层级关系,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人的认知特性。运用属性层次模型进行认知诊断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①识别认知属性和确定属性间的层级关系,对属性进行编码,生成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关联矩阵、约简的关联矩阵。②把被试观察反应模式划归为期望反应模式,以此得到被试的知识状态。在真实情况下,被试作答试题是有猜测和失误的。因此,得到的被试观察反应模式与期望反应模式就会在某些题上不符,属性层次模型将这种不同统称为slip,为了将带有slip的观察反应模式划归到某一种期望反应模式中,属性层次模型提出了A方法和B方法。A方法是将需要判别的一个观察反应模式与所有的期望反应模式逐个比较,计算观察反应模式与每一个期望反应模式相似的概率,然后将该观察反应模式判归于具有最大相似概率的期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