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 system theory),理学-系统科学-系统论-[总论],系统科学发展到复杂性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规律和演化机制等基本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强调用整体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复杂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所突现出的特性。20世纪60年代,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经典科学领域,学者从系统的行为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演化方面入手,探索了复杂性产生的环境条件、动力机制和途径等问题,揭示了复杂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发和自主地从无序形成有序,从混乱中产生规则,从简单因素中产生复杂性,演化为新的有序结构或高层次组织的机理。在此阶段,比利时学者I.普里戈金[注]在研究非平衡态热力系统的有序结构时提出了耗散结构概念,德国学者H.哈肯[注]在对激光理论的研究中发现了协同学,德国生化学家M.艾根[注]创立的超循环理论丰富与发展了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是在研究自组织现象时创立的,表现为具有自组织性的一类复杂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