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生理机制(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emotion),理学-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情绪生理机制,情绪体验和情绪的身体反应的生理过程。主要学说早期试图阐述情绪生理机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C.G.兰格。他们分别在1884年和1885年独立地提出了相似的学说,合称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他们认为内脏反应提供了情绪体验的信号。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反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理由是:①将内脏与中枢系统全部分离,并不损害情绪行为。②在极为不同的情绪状态和非情绪状态时可发生同样的内脏改变。③内脏是相对不敏感的结构,很难根据其反馈来区别不同的情绪。④内脏改变作为一种情绪体验的信号来源速度太慢。⑤人为地造成某种内脏改变,并不引起典型的情绪。1927年,坎农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根据丘脑受损伤后或丘脑的活动在失去大脑皮质的控制时情绪变得容易激动或发生病理性变化等事实,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D.B.林斯利提出情绪机制的激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