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原位浸出(in-situ bioleaching),工学-矿冶工程-〔矿业工程〕-选矿-生物冶金-生物浸出,不需要将矿石采出,直接在矿体或尾矿库内进行生物浸出的技术。多用于难以开采的矿石,砂岩型矿床、富矿开采后的尾矿、露天开采后的废矿坑矿石,矿床集中且品位很低的矿石以及经爆破处理后的地下矿层等。通常在设计好的矿体位置钻孔至含矿层的一定位置安装过滤器,将细菌溶浸液由注液孔注入,溶浸液经过滤器进入含矿层,一定时间后,经由抽液孔抽出浸出液;或在爆破处理后的地下矿层及部分露出的矿体上浇淋细菌溶浸液,建设集液池回收浸出液。含有可溶性金属的浸出液通过常规物理化学法加以回收。生物原位浸出可应用于铀和铜等金属的提取。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最早采用含铁、硫氧化菌的酸性矿水喷淋采矿场的未采矿石,向开采后的地下铀矿床原位灌注含菌酸性矿水,获得了良好的铀回收率,开启了铀生物原位浸出的先河。中国新疆伊犁的砂岩型铀矿床,自2011年起在部分酸法地浸采场也实现了生物原位浸出技术的工业应用,其浸出工艺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