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起源(onset of Asian monsoon),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前第四纪,新生代亚洲环境格局由热带辐合带(ITCZ)控制下的“行星风系型季风”环境格局转变为与今天相似的“季风主控型”环境格局的事件。研究简史中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对亚洲季风起源提出过看法。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曹家欣、周廷儒和张林源等认为中国在新近纪即属季风气候。90年代,汪品先、刘东生等通过系统整理中国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质证据发现,中国古近纪为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带状干旱带,南方受季风控制的湿润地区在当时则为干旱区,而新近纪的干旱区则显示了与今天大致相似的宏观格局。1998年,施雅风根据临夏盆地沉积的年代框架,将孢粉显示的约2200万年前的湿润化作为亚洲季风系统形成的标志。国外学者对亚洲季风起源问题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年,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南亚地区原来以C3为主的植被在约800万年前转变为以C4为主的草原,认为可能与亚洲季风的“起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