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迎佛骨(Bone of Buddha in Famen Temple),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政治]-唐朝,中国唐朝皇帝到法门寺迎接佛骨(舍利子)进皇宫供奉的活动,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佛事活动之一。法门寺位于雍州凤翔(今陕西宝鸡扶风)境内,相传建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147~189),原为中国境内第五处阿育王寺。唐朝初年,唐高祖改名为“法门寺”,取意“佛法之门”。佛骨,又称佛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火化之后留下的遗骨,据说法门寺藏有佛祖指骨一枚。唐朝建立以后,法门寺作为供奉佛舍利的皇家寺院和内道场,在国家宗教活动中拥有崇高地位。佛教至隋唐时期已经完成中国化进程,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信仰。尽管李唐皇室自称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后裔,并以诏令的形式明确规定道先佛后的宗教顺序,但李唐皇帝仍多数迷信佛教。因此,唐朝自建国起,便继承了隋朝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多次将佛骨迎入皇宫供奉,并形成“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唐代皇帝迎送、供养佛骨的佛事活动,有史可查者共有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