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诱导休眠(weed induced dormancy),农学-植物保护学-杂草学-杂草生态学-杂草个体生态-杂草休眠,具有活力的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受高温、高湿、干旱、缺氧或缺乏光照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诱发的休眠。诱导休眠是由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非先天性休眠,也被称为强迫休眠。大多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涝渍、除草剂、黑暗和高二氧化碳的比例等引起,使已经解除原生休眠可以萌发的籽实重新进入休眠状态。如豆科杂草在高温条件,以及夏秋性杂草在低温条件下都将进入休眠状态。豆科杂草的种子在干旱条件下,大量失水,致使种皮干缩,增加了不透性,诱发了休眠。鳢肠的籽实埋于土壤中处于黑暗条件下,保持休眠状态。在自然状况下,内因和外因以及各个内外因素之间常有相互作用,决定了杂草种子或繁殖体的休眠状态。杂草诱导休眠受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也是保证杂草种群延续的重要条件。它可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安全度过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环境条件时重新萌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