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漕运管理(wat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 ancient China),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古代水利管理,中国古代政府对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等活动的管理。官方将所征收的粮食经水路运往京都或其他指定地点称为漕运,这些粮食称为漕粮,主要供奉宫廷,或作百官的俸禄和军饷。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等,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大运河转运漕粮而言。中国漕运的历史悠久。秦始皇攻匈奴时,就曾从山东向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转运粮食;攻南越时,开凿灵渠,沟通湘江与西江水系运粮。西汉每年需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以满足关中地区需求,漕运逐渐制度化。漕运量每年从一百多万石增到四百万石,漕运用卒达六万人。漕运由各地护漕都尉管理,沿途县令也多兼领漕事。漕粮输入大司农所属的太仓。唐裴耀卿主持漕政后,改“长运法”为转般法,按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的原则,于沿河就势设仓,节级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