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细胞克隆(embryonic cell clones),农学-畜牧学-动物繁殖-生殖激素-动物胚胎移植,通过显微操作将早期胚胎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通过构建新胚胎,启动胚胎发育,并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生产出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又称胚胎细胞核移植。通常把提供细胞核的胚胎细胞称为核供体,接受细胞核的卵子称为核受体。19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分别对海胆和文昌鱼分离卵裂球进行了胚胎克隆尝试;1938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分化细胞的核移入卵子中经诱导能否发育成为胚胎”的构想,并对两栖类脊椎动物进行了克隆动物实验,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1952年才成功地在非洲豹蛙上获得了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代;1975年,最早在家兔上证实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核移植是可行的;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家们相继在小鼠(1981)、绵羊(1986)、牛(1987)、猪(1988)和羊(1991)等哺乳动物上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