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织造(Three Imperial Textile Manufactories of Jiangnan),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经济,中国明清时期在苏州、江宁(今南京)、杭州三地专设的为皇家督造丝织的官员;也可理解为管理衙门,时人称织造衙门、织造府或织署;也可作为生产丝织品作坊的代称,即所谓机房、织染局、织局。江南官营丝织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元袭宋制,于至元末年在苏州设织造局,遣官管理。明承元制,设有两京(南京、北京)织务,地方织染局达22处。洪武元年(1368),创设苏州织染局,至洪熙元年(1425),织染局已有房屋300间,匠丁1700余人。入清后,织染局已颓败,至顺治三年(1646),始着手重建,于翌年大体完成。八年,正式“买丝招匠”,由织局选定机户,发给执照,预买丝斤。同时责令机户雇募工匠,在局织造缎匹,完工后由机户缴还织局。此种“买丝招匠”制已含有雇佣劳动因素。清代,官营织造只在北京和江宁、苏州、杭州四地设局。江宁织局是织造皇家专用锦缎的主要生产部门,分“织造衙署”和“织局”两部分,前者为管理织造行政事务的官署,后者是进行生产的作坊。顺治三年,以一名工部侍郎总理织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