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江水牮(Shuijian of Shuiyang River),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长江下游支流水阳江上的一种特有护堤挑流工程。水牮与堤防相连,或依托河岸、滩地修建。由砌石、抛石或竹笼砌筑,用以制导水流、保护大堤或滩地,多见于长江下游干支流,其中以江苏高淳水阳江水牮群最为著名。遗存的水阳江水牮始建于明代,共十座,由九座挡水牮和一座分水牮组成,分布在相国圩水碧桥至大花滩之间约7千米范围内。九座挡水牮沿相国圩分布在水碧桥以北约2千米范围的堤防迎水坡上,牮与牮之间的距离为40~120米。由上游至下游,各牮依次命名为头水牮、二水牮……九水牮,当地人有“九牮八垱”之说。其中以头水牮规模最大,其余次之。头水牮头部呈圆形,从底部至顶高8~10米,地面残高2.5米,顶面垂直于大堤,长16.5米,临江三面用长0.82米、宽0.32米、厚0.16米的条石构筑。四水牮外部亦为条石砌筑,其余均为块石垒砌。水牮内部填土,夯实至顶高。历史上,上游洪水下泄,经过相国圩弯道凹处时,水流顶冲堤岸,且随着水位的涨落变化,顶冲点会沿着河流上下游移动,极易冲毁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