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光环境(light environment of livestock),农学-畜牧学-家畜环境卫生-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环境,太阳辐射或人造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通过光电效应、光化学效应、光热效应和光周期作用,对家畜的繁殖、行为、健康等产生影响的物理环境。光照强度不同,对家畜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母牛在平均125勒克斯与45勒克斯照度时相比,受胎率高、配种期短。肥育猪舍和繁殖母猪舍分别以40~50勒克斯和60~100勒克斯为宜;牛舍内应保持16~18小时/天的光照时间,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白炽灯为30勒克斯,荧光灯为75勒克斯。当春季白昼时间变长时,进入繁殖季节的长日照动物,主要有马、驴等。秋季日照渐缩,进入繁殖季节的短日照动物主要有绵羊、山羊等。新西兰考力代羊夏季产毛速度快,冬季慢,可相差3~4倍。家畜被毛季节性脱落,马、驴、牛、羊、猪等都如此,主要由光周期变化引起。红外线对机体主要产生热效应。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能,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因此,红外线具有消肿和镇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