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瓷(white-glazed porcelain with black decorative patterns),艺术学-美术学-中国工艺美术-瓷器,釉下黑彩瓷器。用以铁矿石制成的黑彩在生坯上绘制花纹图案,罩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北宋晚期,磁州窑首创白地黑花,金代白地黑花成为其产品的最重要的装饰技法,元代时开始衰落。磁州窑的器形以直口盖罐、硕腹碗和枕为主;纹饰有蝶、凤、卷叶、枕面纹等。枕面纹多由人物、花卉、鹭鸶、芦雁、波浪纹以及题诗等组成。纹饰画法粗犷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磁州窑还有更考究的白地黑花划花器。其制作多一道工序,即在罩釉前,以尖状工具在绘好的黑彩上划出轮廓线和花瓣叶筋,深度以露出化妆土为准。其纹饰有花卉、菊瓣、龙纹等。元代,磁州窑继续烧造白地黑花瓷,主要器形有罐、盆、枕等,纹饰有人物故事、龙凤、花卉、鱼燕以及题诗等。莲花纹瓷枕(北宋,长29.3厘米,高11厘米,宽30.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河南省鹤壁市、汤阴县、禹县、郏县以及山西省介休市、霍州市等地也烧造白地黑花瓷。北宋末的靖康之变(1127),迫使工匠南迁,技艺随之带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