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 hypothesis),文学-传播学-传播理论-传播学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人们倾向于高估大众传播媒介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产生背景该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W.P.戴维森(Walter Philips Division)于1983年提出,他在《舆论学季刊》发表的《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中,提出了第三人效果假说。随后,这一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受到了广泛重视。该理论的研究背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支由白人军官和黑人士兵组成的美国军队驻守在一个日本小岛上。当时,为了打败美国,迫使美军离开小岛,日军采用了一种心理战术,对小岛大量空投宣传单,宣称这场战争是一场针对白人的战争,日本人和有色人种并无过节,呼吁黑人不要为了白人而冒生命危险,应选择逃亡甚至投降。从表面看,日军投放传单的目的是说服黑人士兵退出战役,但真正受到影响的却是白人军官而非黑人士兵,白人军官由于害怕黑人士兵受影响而主动选择了撤退。这种现象引起了戴维森的注意,他后来展开的“认为自己不会受影响,而他人会受影响”的研究,就是第三人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