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历史学-博物馆学-博物馆展览-〔展览理论〕-〔展览阐释与传播理论〕,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又称展览参观疲劳。博物馆疲劳概念是由B.I.吉尔曼于1916年提出的,他最初将博物馆疲劳定义为“……按照博物馆的计划安排参观展览的观众所需的……肌肉活动的类型和强度”。吉尔曼的研究是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以类似寻物游戏的方式进行的。他通过研究发现,观众在短暂观赏后会拒绝观看不完美的展品,取而代之的是短暂的一瞥。研究完成后,吉尔曼就博物馆展品的位置布局提出改善建议,以提升展览的传播效应。除创建者吉尔曼外,博物馆疲劳研究的代表人物还有S.比特古德、E.罗宾逊、A.梅尔顿、J.H.福尔克、B.瑟雷尔、D.马切利尼等。中国国内研究博物馆疲劳的相关学者有严建强、韩宝山、费钦生、陈宏京、周婧景、周玫、廖红、王恒、郑晓婷等。有关博物馆疲劳的研究已历时近百年,截至2009年已经发表了20余篇相关文章,主要涉及实证研究、疲劳现象研究、检测手段研究、疲劳原因研究、缓解方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