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面具藏戏(blue mask Tibetan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15世纪晚期,藏传佛教噶举派云游高僧唐东杰布把白面具藏戏带回迥·日吾齐寺,创建了迥·日吾齐巴戏班,并将白山羊皮面具加以装饰改为蓝面具,以白面具藏戏表演为基础,结合本地各种歌舞和古老瑜伽功术、杂技等编演了佛经故事戏《智美更登》,蓝面具藏戏由此逐渐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行于西藏各地的蓝面具藏戏因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习俗、民间艺术传统等的不同,唱腔与表演风格各具特色。加之各戏班世代相传的戏师均有各自的特长,蓝面具藏戏因此形成了四大职业戏班,以后又以四大戏班为中心,逐渐形成了迥巴、江嘎尔、香巴、觉木隆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的戏班,在历史上经常应邀去相邻的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蓝面具藏戏积累了一批传统剧目,至今尚能经常上演的有“八大藏戏”。如果包括个别民间戏班编创和偶尔上演的剧目,如《若玛囊》《日琼赴卫》《猎人贡布多吉》《泽当穷穷》等,总计有近20个大小剧目。这些剧目经过长期传习排演,从内容到形式均得到丰富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