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史(history of visual culture),历史学-世界历史-〔总论〕-〔史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历史学研究方向。视觉文化早期探索艺术的社会史。20世纪70年代以后,艺术学和历史学的融合成为艺术史家和一般历史学家的共同兴趣。90年代以来,视觉尤其是电影、展览、动漫等作为一种认知形式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作用。英国文化史家M.巴克森德尔的《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1972)探索了绘画的诞生、欣赏和传递三个方面,指出视觉文化是公众组织视觉的一种集体形式,是社会关系的沉淀,是经济生活的展现。S.阿尔珀斯关注17世纪荷兰的绘画文化,尤其侧重讨论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当时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1997年,法国历史学家J.-C.施密特强调图像的制作、使用、功能与建构,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是“图像文化”,存在一定的韵律尤其是视觉上的韵律。《图像理论》的作者W.J.T.米切尔认为,“视觉文化是社会的视觉建构,而非视觉的社会建构”(2002)。图像是一种符号,是视觉的主要表现形式。R.巴尔特较早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到,图像自有其结构与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