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玻璃器(the glassware of Qing dynasty),艺术学-美术学-中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中国玻璃器生产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以后不断发展,但常常由于含铅、含钡量较高,产品的透明度和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因此,古代中国人使用的高档玻璃器基本都来自西方。入清,这种局面发生根本改变,康熙三十五年(1696),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高档艺术玻璃已经可以同西方抗衡。以北京、广州和山东博山为代表的民间制作也颇为兴盛。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清代,长21.5厘米,高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清以来,加入色料的艺术玻璃器物又常被称为“料器”。这个语词先在北京行业内通行,后普及全国,沿袭至今,甚至成了中国玻璃艺术品的同义词。北京本不以各种石粉和氧化金属物烧造玻璃料,而是从山东博山购买料条,低温加热熔软之后,制成生肖、瓜果等陈设玩物。北京料器的重要贡献是套料的发明。套料是用白玻璃地上套贴彩色玻璃图案,以套一彩者为主,套两彩以上的称“兼套”。还有彩色玻璃地套彩玻璃者,图案均经碾琢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