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六大班(Six Great Jingqiang Troupes),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古代戏曲-清代地方戏,中国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北京地区的六个以演唱京腔为主的戏班。又称京腔六大名班。据道光年间杨静亭《都门纪略·词场·序》记载:“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年,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六大名班唱念皆用京音,行腔注重反切,所唱剧目皆为南北曲传奇,其中很多剧目是采用昆腔本子改调歌之,也有整本大戏分别以昆、高二腔杂演的。因资料匮乏,六大班的名字已不能明确知晓。周贻白、王芷章根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京腔本以宜庆、萃庆、集庆为上”,推测宜庆、萃庆、集庆三班当在六大班之列。周贻白又根据清戴璐《藤阴杂记》卷五载“京腔六大班,盛行已久。戊戌、己亥时,尤兴王府新班……”认为“王府新班”可能亦是六大班之一。廖奔认同宜庆、萃庆、集庆、王府新班为其中四班,并提出另外两班可能是广庆、九庆。苏子裕据清李调元《雨村诗话》中过录的《燕兰小谱》关于“魏长生”的一段文字,得出六大班的名称为“王府、萃庆、大成、裕庆、余庆、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