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图书馆(minority nationality library),管理学-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与图书馆学概念】-图书馆类型-民族图书馆,中国搜集、整理、保管、利用包括汉文、汉语在内的民族图书文献资料,为民族振兴和民族繁荣服务的图书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仅有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1909年成立)、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图书馆(1925年成立)、新疆省立图书馆(1930年成立)等10多所民族图书馆。1949年以后,在对以往遗留下来的各级民族图书馆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建了一批新型的民族图书馆。1950年内蒙古自治区和195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治区级图书馆相继成立。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省人民图书馆改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藏书约9万册,其中有12个民族文字的图书2万多册,工作人员增到19人。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族图书馆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些图书馆关闭,馆员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图书馆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