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文学-语言文字-音系学-汉语音韵学,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声韵学、汉语历史语音学。中国传统通常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一个音节(体现为一个汉字)声、韵、调的历史、现状及其分合异同。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很多,如古代的注音、古诗押韵字、汉字谐声、古书异文、韵书、韵图、译音对勘、借词、方言比较,以及切口、俚语、俗语、谐音,等等。反切注音法的产生标志着汉语音韵学的开始。反切是东汉末产生的汉字注音方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自古有为标注冷僻难识或多音字读音的注音法。注音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至汉末发明了反切。反切的方法是用切上字的声母,切下字的韵母声调合成被注汉字音节的读音,例如“都,当孤切”。有了反切,汉族人才有了比较准确的注音方法。通常认为,反切的产生就是音韵学的开始。相传反切是孙炎发明的,但现代学者认为很可能是汉末接触到佛经翻译的学者共同创造的,孙炎只是第一个系统用反切为《尔雅》注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