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物候学(weed phenology),农学-植物保护学-杂草学-杂草生态学-杂草群落生态,研究杂草与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形成和发展过程杂草物候学是杂草生态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中国最早的指导农业生产的历书《夏小正》中即有“正月,缇缟(一种莎草)”的记载。《诗经·豳风·七月》篇中也有“四月秀葽(四月狗尾草抽穗)”的描述。之后,在《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等著作中均有关于杂草物候方面的零星描述或记载。随着以竺可桢的《物候学》著作为标志的中国现代物候学创立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的成立,杂草发生、分布、危害的调查研究在全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开展,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深入开展,大量研究论文、专著陆续发表或出版,特别是由李扬汉主编的《中国杂草志》,其中有大量杂草物候方面的描述。2001年强胜主编的《杂草学》中明确描述了杂草物候学的研究方法,为杂草物候研究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