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出土笔(the pens unearthed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历史学-文物-杂项-中国古代文具,秦汉时期中国毛笔的形制已经基本定型,其制作方法也有所改进,特别是对毛笔的纳毫方式和笔毫的用料,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在毫料选择上,已经使用由兔毫、羊毫等各种动物毫混合的兼毫笔。在制笔工艺上,笔杆前端略粗,并镂空为腔,笔头纳入腔内。这种方法与湖南长沙左公山墓出土战国笔的制法有明显不同。此举不仅使得笔头更加坚固,而且可以多蓄墨汁,利于书写。1972年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毛笔,笔尖外覆黄褐色短毫(狼毫),笔芯及笔锋则为黑紫色长毫(兔毫),便于蓄墨。笔杆前端中空或劈开数瓣以纳笔头,扎丝髹漆以加固,笔尾削尖便于簪发。类似汉笔还可见于1927年内蒙古额济纳河西汉“居延汉笔”、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1985年江苏连云港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宝墓、1990~1992年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等。同时,对笔杆的质地、装饰也渐渐地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