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类学(environmental anthropology),法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人类学-〔人类学分支〕-环境人类学,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将文化视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工具,特别关注文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呈现与变化的问题。简史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环境人类学在继承了生态人类学的特征的同时,在理论取向、实践立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别并超越传统的生态人类学,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生态人类学研究主要以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和R.A.拉帕波特(Roy Abraham Rappapor,1926~1997)的“生态人类学”为代表。因此,环境人类学是人类学对发展的反思。它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将变迁的议题置于政治、经济话语框架里思考,从而带有强烈的批判与担当精神,说明了人类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改变:环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被封闭在生态系统中,而“环境”更能反映人类位置的实际状况。这种变化明显地与人类学对现代性和发展的反思及全球化的加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