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鼠抗药性(rodents resistance to rodenticides),农学-植物保护学-农药学-〔农药毒理〕-农药抗性,害鼠能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药量的能力在种群中逐渐发展的现象。鼠害是一种世界性的生物灾害,有效控制鼠害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化学杀鼠剂,特别是抗凝血剂类杀鼠剂。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控制鼠害已有70年的历史,随着其普遍应用,害鼠对抗凝血剂的抗性问题也日渐突出。自1958年在苏格兰首次发现了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warfarin)产生抗药性以来,几乎所有使用这类鼠药的国家和地区都确认了抗药性鼠群的存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溴敌隆(bromadiolone)等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的广泛使用,害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也产生了抗药性。中国很多地区的害鼠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和交互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