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灭后晋之战,是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军数次南下,最终攻灭后晋的战争。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不顾国力差距,拒绝再臣事契丹,随后又多次挑衅契丹。天福八年(943年)年末,在降将杨光远、赵延寿劝诱下,契丹主耶律德光乘中原饥荒、后晋国用困竭,分兵两路进犯后晋,进逼至黄河一线。石重贵亲至澶州督军,后晋军于忻州、戚城、马家渡击败契丹军,逼迫其主力在澶州与后晋军展开决战,契丹兵败北去。开运元年(944年)末契丹再度南侵,兵锋直达黎阳,晋军接连溃逃至相州。次年正月,后晋大将皇甫遇与慕容彦超等在榆林店以少胜多,大破契丹先锋,契丹主力误以为晋军大至,遂北返。晋帝即令杜重威领军乘势北伐,北返至古北口的耶律德光闻之,亲率骑兵复南下,重兵围晋军于阳城。晋军在缺水、逆风等诸多不利情况下,在借助风沙掩护,步骑齐出,一举击溃契丹大军。开运三年(946年)秋,耶律德光指使赵延寿及刘延祚诈降,诱后晋出兵接应。石重贵恃“阳城之捷”,不察真伪,即命杜重威、李守贞等北伐。主帅杜重威消极避战,稍一遇挫立即南遁,最后竟率军于中渡桥投敌,晋军主力尽失。